查看原文
其他

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49:范蠡和文种是一种什么关系

文化影响力特邀作者 文化影响力 2022-03-29

【编者按】为了更好地弘扬范蠡文化,“文化影响力”微信公众平台决定开设“蠡学研究”专栏,把最好的范蠡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    范蠡(约前520年-前446年),字少伯,春秋楚国宛(今河南南阳)人,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外交家、教育家、经济学家、实业家。他事越二十余年,助勾践兴越灭吴。功成之后,辞官经商,成为亿万富翁,民间尊其为财神、商圣。他三散千金,资助穷人,又是中华慈善鼻祖。他“忠以为国,智以保身,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”,几近完人。

    南阳籍在京文化学者夏廷献先生,自1992年开始研究范蠡,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《解放军报》等报刊发表系列文章。1994年7月在《新剧本》发表六幕历史剧本《商圣范蠡》,是把范蠡冠以“商圣“头衔的第一人。 

   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是夏先生1992至2018年研究成果的汇集。该书分条析理,旁征博引,古为今用,对我们全面了解范蠡文化大有裨益。征得先生同意,本号“蠡学研究”专栏近期将连载该书,以飨读者。


   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从读者阅读兴趣出发,采用“问题式”文体——百问百答,介绍了春秋末期越国上大夫、上将军范蠡智勇双全的完满人生,阐述了范蠡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哲学、外交、教育、商业、经营等光辉思想,探讨了姜子牙、百里奚、管仲、老子、孔子等圣人思想和业绩对范蠡的影响,在与文种、伍子胥、孙武、子贡、白圭、吕不韦、张良、刘基、诸葛亮等风云人物的比较中,展现了范蠡兴国富家的卓越才能和实践,揭示了范蠡特立独行的人格,论述了范蠡的历史功绩和研究范蠡的现实意义。是用“准学术”方法研究历史人物、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尝试性作品。


   百问百答题说范蠡,总有一个问题你会感兴趣。






夏廷献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49 ——


 范蠡和文种是一种什么关系


范蠡和文种,史书上通常简称为“种蠡”,而没有简称为“蠡种”。这种排名顺序,清楚地说明了二者的关系。


纵观史料对二人言行的记载,可以看出“种蠡”之间有以下四种关系。


第一,对立的官民关系。


上面已经说过,文种是发现范蠡的伯乐,是范蠡走向社会进入官场的领路人。当时的情况是,文种已经是宛邑令(南阳县长),范蠡是一个胸有大志有一定学识的“回乡知识青年”,因得不到楚国官府重用,对当政者产生了抵触甚至对立情绪。因此,第一次文种派小吏请他到衙门叙话时,他避而不见。第二次文种亲自到他家拜访时,他披一张黑狗皮学狗汪汪叫撵走文种,说明他对官吏很有成见。第三次文种来访时,他才梳洗更衣、备酒招待,开始转变对文种这个县官的看法。


第二,知心的朋友关系。


文种爱才心切,三次屈尊相聘,生性狂傲的范蠡,感觉到了文种的真诚,及至两人见面,话很投机,相见恨晚。之后多次密谈,分析“国际形势”和诸侯王的特点,决定到哪里施展抱负。由陌生到熟悉,以至于称兄道弟。关系发生急剧变化,由原来的对立到融洽,成了莫逆之交。这种关系一直保持终生。文种年长,常以兄长之心爱护范蠡,范蠡对文种始终存有敬意。两个人之间,虽然关系密切,无话不谈,但对对方的长处、短处都能开诚布公说出。例如在勾践入吴为奴之前征求范蠡谁最合适“监国”时,范蠡回答说:“四封之内,百姓之事,蠡不如种;四封之外,故国之治,兵甲之事,种不如蠡也”。他说治内不如文种,治外种不如他。以后二十多年时间——直到范蠡离开,两人都像兄弟一样相处,这在“官场”里是不多见的。



第三,密切的同僚关系。


种蠡两人结伴翻山越岭到了越国后,在越王允常安排下,一起下乡上山考察社会民情,都是“士”一级的“客卿”。勾践即位后,两人同时升为“大夫”,一起在庙堂供职。两人在“会稽之战”越军溃败越国面临灭亡的危急关头,共同建言勾践同意议和,文种亲赴吴营说服太宰伯噽,通过伯噽瞒过主战的伍子胥说服吴王夫差,取得议和成功。勾践入吴,范蠡跟随,随机应变,保全了勾践性命,文种在国内竭尽全力,内修封疆,四野无弃土,三时有收成,百姓无忘大王。种蠡配合十分密切。勾践回国后,范蠡被赋予治军司法等职责,文种被赋予内政等职责。两人同为勾践倚重的高级幕僚,互相欣赏对方品行和才能,竭诚为对方考虑,从没有发生嫉妒争宠之事。范蠡提出复兴越国的“十年生聚十年教训”二十年大战略,文种制订了“灭吴九术”(略),两人同心协力完成了兴越灭吴的战略任务。这在历代庙堂同僚中不能说是唯一,也是罕见的。同时期的楚国人伯噽是太师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的,伯噽得到重用升迁太宰后,视伍子胥为仇敌,不断在夫差面前诋毁伍子胥,以至于把伍子胥置于死地。两厢比较,就可以知道“种蠡”的品行非常高洁。正由于二人团结一致,才把越国治理得政清风纯,民富国强,最终打败了君臣勾心斗角的吴国。


第四,融洽的上下级关系。


随着兴越灭吴战略的有效推进,范蠡被勾践任命为相国(文官之首)、上将军(武将之帅),成了文种大夫的上级。范蠡没有以领导自居,大事总是找文种协商。文种作为年长者、范蠡的领路人,在范蠡的职级声望高于自己时,心悦诚服地为范蠡整军备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。在灭吴的关键之役,亲自到前线协助范蠡作战并作书给夫差迫其自裁。文种的心态和做法非常难能可贵。范蠡对文种也一直诚心相待,直到离开越国后,还冒着风险给文种写了一封“鸟尽弓藏、兔死狗烹”的千古名信,动员老领导、老朋友、老同事离开嫉贤妒功“可与共患难,不可共安乐”的长颈鸟喙(嘴)勾践。遗憾地是,这时的文种在智慧上已经和范蠡拉开了距离,不相信勾践会“卸磨杀驴”,没有及时离开,结果被听信谗言的勾践赐死。勾践“赐死”文种的“属镂”宝剑,正是当年吴王夫差“赐死”伍子胥的宝剑——吴灭后被勾践缴获,两个国家的忠臣能臣死在同一把宝剑之下,不禁使人想到,王者的残酷,宫廷的血腥。也更使人感到范蠡及时抽身的英明。



种蠡之后,在中国“官场”,除了小说性质的“桃园三结义”,几乎没有“种蠡”这样为着同一目标同心协力的同僚了。从这个角度说,说说“种蠡”的关系,不是没有意义的。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人帮。范蠡之所以能够在治国富家上取得双重成功,是文种发现其才并长期帮助的结果。假若文种县令当年两次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青年拒之门外后,没有礼贤下士的态度,不去第三次,范蠡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,也就没有后来范蠡在吴越争霸中的精彩演出了。


关于文种,《吴越春秋》说是楚国郢(今湖北江陵)人。《战国策•高注》说是鄞(今浙江鄞县)人。近年,有学者在宁波镇海龙湖镇汶溪村发现阴刻“文种故里”四个字的一座石板桥。经调查,是1928年村中一位老秀才郭玉恒所书。桥边原来还有一座亭子,也是为纪念文种而立。


笔者看法是,文种约30岁之前在楚国,30岁之后到了越国,先在诸暨,后到会稽(今绍兴东南)住了二三十年,一直到被勾践赐死。生前是否常住汶溪村或是封地在汶溪村,没有史料佐证。但当地人以这种方式纪念文种也是好事,说明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。


民间传说,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,前潮是子胥,后潮是文种,两人英灵以翻江倒海的狂潮和震天撼地的声响提醒世人,江湖险恶,时世艰难,要善于保护自己,莫步他们的后尘。

夏廷献先生所著部分图书


往期回顾(点击即看)

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序:范蠡研究的先行者

29:范蠡是天文学家和建筑学家吗

30:范蠡是一位教育家吗

31:范蠡是中国海军的鼻祖吗

32:越王勾践剑是范蠡监造的吗

33:范蠡是楚越两国物质文化交流的使者吗

34:范蠡的农道思想是什么

35:范蠡治国治家的七策是什么

36:范蠡为何要辞官经商

37:范蠡离开越国后干了些什么事

38:陶朱公商训和理财十二则的内容是什么

39:杆秤、升斗、手语是范蠡发明的吗

40:范蠡是如何发家致富的

41:范蠡的《养鱼经》说了些什么

42:范蠡在什么地方写的《养鱼经》

43:范蠡为何要“三散千金”

44:范蠡是不是儒商

45:范蠡奠定了商业文化基础吗

46:范蠡是企业文化的开创者吗

47:范蠡是开创“美女经济”的先行者吗

48:为什么称范蠡为“商圣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